全國飼料生豬養殖龍頭企業。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飼料企業,是國內第一大父母代鴨苗、第二大商品代雞苗、鴨苗供應商,在禽屠宰環節多年高居行業第一位,是全國第四大上市豬企,公司食品業務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。2021年公司預虧86億元-96億元,主要是豬價大跌拖累生豬養殖業務所致。
公司飼料產量全國第一,飼料業務穩健增長。
公司禽料銷量全國第一,豬料、水產料位列全國前三,反芻料也處于全國前列。2017-2019年,公司飼料產能分別為3286.46萬噸/年、3573.99萬噸/年和3600萬噸/年,年復合增長率4.7%,公司持續推動飼料工廠布局和產能優化調整、淘汰落后產能、改造升級或新建大產能工廠。飼料業務的規模優勢,決定公司具備原材料采購議價能力,公司還通過技術沉淀、創新組織和產品、全方位服務養殖戶,不斷增強客戶粘性。
生豬業務苦練內功,靜待豬價反轉。
面對豬價快速下行、飼料原料價格上漲,及高速發展帶來的內部管理能力稀釋問題,公司將發展重心從規模增長轉向提升生豬養殖效率、降低生豬養殖成本。公司計劃維持現有種群規模,詳細改善各生產環節,重視專業人才培養,目前自繁育肥成本已將至17.9元/公斤。隨著PSY和MSY指標的不斷修復,2022-2023年有望分別實現生豬出欄1300-1800萬頭、2000萬頭。
投資建議
預計2021-2023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-91.86億元、-54.97億元、52.15億元,對應EPS分別為-2.04元、-1.22元、1.16元。生豬價格有望于2023年開始上行,現給予公司生豬頭均市值5000元,對應生豬業務750億元市值,在考慮飼料業務市值300億元、禽業務市值100億元,目標市值1150億元,合理估值25.52元,給予“買入(首次)”評級。
風險提示
生豬疫情超預期;豬價超預期下跌。